文。圖:葉曉文(自然生態藝術家)
每當我踏上山徑,晨光初現的郊野總給我帶來無限期待。在這片看似繁華都市的背後,仍然保留著豐富的生態寶藏。作為一位自然生態藝術家,香港的原生動植物一直是我創作的重要靈感來源,我試圖以文字和繪畫捕捉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之美。
在我的畫作中,動物經常佔據重要位置。香港地方不大,生態多樣性卻令人驚嘆。我曾在暴雨中偶遇赤麂,並互相凝視;在溪澗邊觀察翠鳥俯衝捕魚;也曾在濕地中靜靜注視一隻黑臉琵鷺優雅覓食,在水中左右劃出弧形水波;或是在田邊工作時,兩頭天真無邪的小野豬好奇地走向我⋯⋯這些美麗瞬間動我心弦,成為創作靈感的源泉。
被列為「瀕危」物種的黑臉琵鷺。
我特別著迷於動物與環境共存共生的自然韻律。每一個動作和凝視,都蘊含著大自然的智慧與生命力。例如,香港瘰螈是本地唯一的有尾兩棲類,牠們在繁殖季節中,會遷徙至溪流中的靜水處產卵,而石菖蒲的葉片正好成為牠們孕育生命的搖籃。這些生命故事,展現自然界中各個物種之間的微妙聯繫。
大頭蛙。
我的創作歷程始於大自然。繪畫動植物並非單純依靠想像,而是身體力行的探索,需要長時間的觀察與體驗。我特別注重實地觀察。每次出發前,都會做足功課,了解不同物種的習性。拍攝是我創作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我的裝備包括用來記錄細節的相機;由於野生動物行動快速,很多細節難以在現場捕捉,我會用相機將牠們的動作定格,然後回到畫室細畫,讓我有機會仔細觀察羽毛紋理、肌肉結構甚至細微情感。在實地寫生時,我則更注重捕捉環境的氛圍,例如光影的變化、樹葉的搖曳或水面的波紋,這些都是畫作中的重要元素。
好奇的白鶺鴒。
八哥。
然而相機只是輔助工具,最重要還是現場觀察和感受。我細聽風吹樹葉的聲音、溪水潺潺流動,讓自己融入自然的節奏。在繪圖技法上,我偏好寫實主義,但又喜歡加入一點個人想像。物種形態常以寫實為基礎,再用細膩筆觸去呈現植物紋理和動物生動的眼神──我希望觀眾能感受到牠們的靈性。處理背景則偏好使用奔放的水彩,暈染背景,營造夢幻般的自然意境。例如畫黑臉琵鷺時,我會在牠們身後的水面上加上一些抽象的光影變化,模擬水邊靜謐之美;既保持自然的真實感,又帶有詩意的表達。
除了利用畫筆描繪自然,中文系出身的我也喜歡文字記錄。在某些震撼時刻,筆下文字似乎比畫筆更能承載我的感受。我對香港郊野有著深厚的珍惜之情。然而,這片美麗土地面臨著許多挑戰:城市發展的擴張、基建項目的推進、不斷增長的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造成了不能逆轉的損害。文字的力量讓我描述那些難以用畫筆展現的瞬間感悟,為作品注入更複雜的情感。
荔枝窩的黃牛——性格驚青的「驚青」與牛B「大膽」。
自然才是最偉大的藝術家,我不過是捕捉其一瞬之美的旁觀者。我希望自己能透過畫筆與文字,成為自然的「仲介人」,喚起更多人對本地生態的關注。花草鳥獸的存在讓香港成為一個豐富而獨特的生態系統,但願我能成為一扇窗,讓觀眾看見繁忙城市外的綠色香港,並重新思考人類與自然的關係。
越南沼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