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余曉彤 Hidy Yu(潛水教練、越野跑手、演員、模特兒)
説起潛水,可算是拼湊我人生最重要的一項事情,而海洋則是我最敬重的老師。我從17歲開始接觸潛水,曾在世界各地做過水底模特兒,拍水下廣告和參加電視節目,去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美麗非常的水底世界。
地球有70%是海洋,而香港這細小的地方卻有60%被海包圍着。在我心中,能夠成為潛水員,可以多看百分之七十的地球是何其幸福的事。而香港有山有海的地理環境亦造就了這一個愛山愛海的我。
然而這片美麗的海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威脅:污染、過度捕撈和氣候變遷等問題日益嚴重,這些挑戰讓我感到焦慮和無助。你知道嗎?香港每天有多達700多萬個即棄塑膠垃圾產生。現在全球暖化比想像中快很多,危害到人類生命。但人類往往低估了大自然的力量,所以人類最終學會如何去認識和保護大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海洋給了我很多不同的美好回憶,但我發現海洋生病了,所以從10年前開始了海洋保育的工作,由海底撿垃圾做起,慢慢發展到組織團隊一起清潔海洋垃圾。但單靠個人力量無法改變這一切,這激發了我創立海洋保育基金,希望藉此集結更多人的力量,共同為海洋的未來而奮鬥。
然而,每一次在沙灘撿起成千上萬的棄置膠樽以及各種塑膠垃圾都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海洋中漂浮的微塑膠,對自然生態卻帶來極大的禍害。魚類把塑膠吃進肚裏,我們進食海產時也會受到影響,循環不斷。
潛水撿垃圾最怕是遇上「鬼網」。那是被人棄置的破爛漁網,有些沉在水底,有些隨水漂流。「鬼網」的殺傷力很大,佔海洋垃圾46%。
廢棄的漁網。
我由2019年受鬼網大叔Harry(陳天明)前輩啟蒙,從此走上「鬼網殺手」的不歸路。
要清理鬼網,沒有團隊一起合作是不可能的,而缺乏相對有經驗的潛水技術確實也很難做到,而一次又一次的困難更令我知道,如果我們都不去做的話,誰會做?這份使命感一直帶領着我,讓我明白能夠用自己的潛水技術回饋海洋是最好不過。
要清理水底的鬼網相當不容易,不像清理海洋塑膠垃圾般,自己一個也能夠把水底垃圾帶回水面。
這幾年就這樣一直清著清著,沿路認識了很多同路的潛水人。我們有著相同理念,懷著同一使命身體力行。説實在,清理鬼網是一項很艱巨的任務,面臨諸多挑戰。首先,鬼網通常漂流於廣大的海域,分布範圍廣泛,使得清理工作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源。許多鬼網更已沉入海底或位於難以到達的深水區,清理團隊需具備專業的設備和技術。
清理鬼網十分依靠團隊合作。
此外,鬼網對海洋生物造成長期的傷害,也殺死了很多無辜的魚類、海龜及海鳥等,對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然而資金和人力不足也是一大障礙,因為社會對鬼網的認識不足,使得對清理工作的支持和參與十分有限。
海洋生物常被棄置漁網纏繞。
有時我們會發現馬蹄蟹被困在鬼網內,甚至死在其中。
我們確實需要政府、非政府組織、社區及義工們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清理鬼網,保護我們的海洋生態。慶幸這幾年來,海洋保育議題在社會上已漸漸得到各方的支持及討論,證明只要一直堅持下來,總會有人看見,讓別人認識到海洋問題。
在這十九年的潛水旅程中,各種經歷盡在不言中。讓我明白最重要的是不要放棄你想做的事情,因為每一小步也會帶領你走更遠的路,也盼望有大家和我一起好好把這條海洋保育之路走下去,共同守護這個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海洋」。
能夠用自己的潛水技術回饋海洋是最好不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