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望而不可即的中英街界石
Published on 27.06.2024

文。攝:陳天權(歷史文化學者)

 

2012年特區政府開始逐步開放邊境禁區,但不包括沙頭角墟。2022年6月開放團體經沙頭角墟的碼頭乘船前往附近村落旅遊,2024年元旦進一步開放個人和團體申請禁區紙遊覽沙頭角墟,讓大眾有機會認識這塊禁地,但毗連沙頭角墟的中英街仍未開放。

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時中英雙方勘定陸界,以沙頭角一段乾涸河底為界線,豎立木樁,上書「大清國新安縣界」,一邊是華界,一邊是英界。1905年換成界石,合共20塊,分布在沙頭角至蓮麻坑一帶的河道上。界石面向內地一側以中文書寫:「光緒二十四年 中英地界 第X號」;面向香港一側刻寫英文:「ANGLO CHINESE BOUNDARY 1898 No.X」。


中英街界石面向香港一側刻了英文和英國租借新界年份。

這條邊境界線將當時的沙頭角分割為華界和英界,進出的貨物都要繳納關稅。1930年前後,兩地村民在邊界兩旁填土建屋,開店售賣物品,逐漸形成「鸕鶿徑」,其後擴濶成「中英街」。香港警察和內地公安各自在中英街所屬範圍值勤,實行一街分治。

界石位於中英街上,昔日由港、深政府各管一方,形成「一街兩制」。

當時居住華界或英界的人可以自由往來兩地。有香港商人在英界興建一列22幢的騎樓建築,樓高兩層,1934年落成,所在街道命名「新樓街」,與中英街僅相隔一條狹窄水道。

香港境內的新樓街有一列騎樓房屋,與中英街(圖左)僅一坑之隔。

韓戰爆發後,聯合國實施對華禁運。1951年6月港府將新界邊區一帶劃為禁區,以免邊境成為運送物資往內地的走私中心。自此禁區發展停滯,許多居民移民外國或搬到城市生活,令禁區更加寂靜。

中英街全長250米,商舖林立,內地人在此逛街購物。

1980年深圳成為經濟特區後,許多內地人前往中英街和新樓街購買香港貨物,令店舖生意興旺。回歸後,特區政府限制內地旅客往來沙頭角墟。2003年內地推出「港澳個人遊」,內地旅客可直接前往港澳購物,中英街的熱鬧不復從前,新樓街的地舖大多空置。

中英街曾是「中英地界」所在,現在納入深圳沙頭角鎮的範圍。該處保留了八塊界石,第1和第2號界石在環城路,第3至第7號界石在中英街上,第8號界石在邊境管制站旁的橋底。多年前我在深圳申請通行證前往中英街,看見界石的字跡已模糊不清,有的甚至傾側或半藏地底,許多遊客經過都沒有細看,有些人不知它們是歷史文物,在界石旁放置貨物,甚或坐在界石歇息。


中英街中央豎立多塊界石,顯示舊日「中英地界」所在。

這些界石是英國租借新界的實物見證,因長期在禁區內,沒有得到注意和重視。近年所見,有關方面在第1、2、3、4、7號界石加上環形的混凝土圍壆,第5和第6號界石因靠近店舖門前才維持原狀。原意是保護界石,但卻阻礙人們觀看石上兩側文字,拍攝界石全貌亦有困難。其實保育文物的重點是保護和教育兼備,應在適當地方加設說明牌,介紹界石歷史及其重要性,讓人們珍惜,不要碰撞或損毀,才是最佳做法。

因城市發展,有界石傾側,亦有界石只露出半截。

另外有關方面要定期清潔石上污漬,重現刻字。部分界石因受路面工程影響而歪倒或深藏地底,應及時矯正,回復界石全貌。港深兩方面的專家多發表有關界石的研究文章,會有助大眾對這段歷史的認識。可惜一般香港人現在仍難以踏足中英街(除非備有沙頭角居民證件),只能從沙頭角墟香港邊境的口岸遠眺中英街上其中一塊界石。

2024年起香港人可在網上申請禁區紙進入沙頭角墟,但不能經口岸到中英街。


由高處俯瞰深圳管轄範圍的中英街,可見其中一塊界石。

 

【 訂閱《園徑眾生》電子通訊,以電郵取閱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