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Teddy LAW(Parks and Trails)
2019年發布的《郊野公園的使用情況與身心健康》調查結果顯示,近64%的郊野公園使用者曾行山和散步,而他們的自我健康評價比非郊野公園使用者為高。外國亦有研究指出,戶外活動有助改善人們(包括身障者)的身心和情緒健康;相比健全者,戶外活動更利於身障者的個人成長及令其獲取更佳的成就感。
2020年,全港共有50多萬名殘疾人士,當中7萬多人必須使用輪椅代步,另有5萬多偶爾使用輪椅,分別佔整體人口的1%和0.7%。輪椅使用者縱有戶外活動的需要,卻往往受限於輪椅的車身設計和對路面的基本要求。
整體而言,手動輪椅體積輕巧,適合上肢活動能力較佳的使用者,其機動性較強,且控制上較靈活,配合使用技巧可應付一定的路面落差。電動輪椅的車身較重,其動力較佳,較適合長時間移動,在較斜的路面亦稍佔優勢,但電池的續航力卻是最大的限制。而路面狀況是輪椅友善通道的首要考慮,平緩而寬闊、結實而穩定的路面是最基本的條件。
手動輪椅體積輕巧,大多可摺疊方便收納擺放。
現時不少行動不便人士皆使用電動輪椅,不同款色的車身大小、馬力和電池續航力的差別頗大。
一般水泥路面都適合輪椅行走,但凹凸的防滑設計卻會造成使用上的困難。
故此,無障礙路線的設計和配套設施需作多方面的考量,除了照顧不同使用者的個人需要,容納各種類型的輪椅,也要顧及看顧者乃至是同行者的需求。
現時郊野公園設有兩個傷健樂園,分別位於香港仔和西貢北潭涌,是專為身障者而建的戶外康樂場所。前者有無障礙洗手間和燒烤場;後者增設附帶健身設施的輪椅徑,以及為視障者而設的盲人徑,並提供凸字地圖和引路帶等輔助設施。這兩個傷健樂園分別建於1984和1997年,是郊野公園的早期產物。隨著無障礙概念的普及化,相關休憩空間也要迎合使用者的需求變化。脫離園區範圍的活動場域,無疑能帶來更豐富多樣的戶外體驗。
位於西貢北潭涌的傷健樂園。
礙於郊區地勢、原有的空間規劃和公共交通的可達度,郊野公園範圍內適合闢作無障礙的路徑十分有限,而那些早期為興建水塘和林務需要而建設的寬敞車道,輾轉成為現今無障礙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漁農自然護理署推出了四條無障礙路線,分別位於城門水塘、大潭篤水塘、香港仔上水塘和清潭水塘。沿線的洗手間和休憩設施獲得改善,而使用者也可利用起迄點標記柱上的QR code,透過手機獲取路線的綜合難度、需時和路面狀況等資訊。
由漁農自然護理署管理的四條無障礙路線均設有標記柱。
本港的無障礙郊遊的發展尚處起步階段,路線選擇有限,部分配套比如公共交通服務等亦未盡完善。再者有關的網絡資訊疏散,不少輪椅使用者和活動組織者對這類活動仍然陌生,導致信心不足。行山應用程式 TrailWatch 彌補了這一方面的部分不足,在官方路線以外提供其他選擇,讓輪椅族可按自身需要,並利用其路線導航功能自由出行。
TrailWatch 每年都會舉辦輪椅行山活動。
無障礙環境的營造與實現,除了講求硬件上的暢通易達,資訊方面亦需流通便於取閱,彼此相輔相成,才能令一眾身障者出行無礙。
參考資料
- 政府統計處:《從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搜集所得的社會資料 Social data collected via the General Household Survey 第63號專題報告書 Special Topics Report No. 63 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2021
- TrailWatch、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郊野公園的使用情況及其與身心健康》,2019
- Derakhshan, Pegah, William C. Miller, Andrea Bundon, Delphine Labbé, Tanelle Bolt, and W. Ben Mortenson:“Adaptive Outdoor Physical Activities for Adults With Mobility Disability: A Scoping Review.” , Frontiers in Rehabilitation Sciences 4, 2024
- 漁農自然護理署:〈為特別需要之人士而設的康樂設施〉,2024(檢索)
- 漁農自然護理署:郊野樂行,2024(檢索)
- TrailWatch 徑· 香港:路線,2024(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