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美姿 (資深傳媒工作者) | 攝:陳嘉敏
「當時好開心呀,冇諗過坐輪椅都行到山!」
嘉敏說話聲音清脆,即使沉重的話題都能輕快道來,「我們常說公共空間,但是否真的讓不同人能夠公平使用?行人行到,那麼輪椅呢?」其實嘉敏使用輪椅的「年資」還不到十年,以前她用雙腳行山,廿幾歲時得了一場莫名大病,從此走不動,身體其他機能也慢慢退化。
但即使走不了,她也讓自己的輪椅「滾」出去。嘉敏用輪子「滾」過香港仔水塘、大棠、濕地公園、大澳,以至流水響等。她能出走的原因,是幾年前認識了一位山界高人,他們熱心蒐集不同的無障礙行山路線,又邀請嘉敏前去「試路」,她才有機會出走大自然。她認真地說:「和輪椅人士行山,不是今日想去,明日就可以去,要準備很多、規劃很多、思量很多。」
這幾年裏,嘉敏試坐過特別從外國訂製回港的行山專用輪椅,行城門水塘看白千層。那輛特製的戰車叫Trailrider,只有中間一個輪子,需要有人在前後兩端推,能靈活操作,「我坐在中間,架車好得意㗎。最開心是,那架輪椅可以上一些梯級,又可以在窄位轉彎,讓我可以去到白千層樹的旁邊仔細看。」那條路線本身也屬無障礙,不過始終有些較狹窄的高點,一般輪椅難以駛近。
以行山專用輪椅遊覽城門水塘。
在外國曾有人用這款輪椅,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的大本營,創造了很多不可能。不過香港目前只得一架,嘉敏則曾試坐過兩次。若行山時須轉換輪椅,她最關心的是究竟在荒山野嶺,有沒有儲存空間讓他們擱好自己「雙腿」,「輪椅其實是我對腳,行山若要轉用輪椅,那我原本的腿會給放在哪裏?會好天曬落雨淋嗎?那個地方安全嗎?但香港這些設施好少,如輪椅擺放不好,我全程行山其實都充滿憂慮。」
除了乘坐特殊戰車行山外,嘉敏也試過用自己的電動輪椅行山,但少不免戰戰兢兢。「最驚架輪椅中途沒電,那麼真係要直升機送我回家。」有一次她坐自己輪椅到濕地公園行山,「那次行到好辛苦,因為那些石磚路凹凸不平,用輪椅行搖到我傻。」
嘉敏乘坐自己的電動輪椅到濕地公園。
嘉敏直言,輪椅能夠去到的地方已經不多,能夠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就更少,「其實不只我們,人口老化將有更多長者需要坐輪椅。大自然是令人開心的地方,希望政府認真一點做好輪椅設施,除了行山,沙灘等也應讓我們有機會享用。」她補充,路段的斜度對輪椅人士很重要,太陡就會反車,而路況亦不能輕視,「我試過輪椅行山有很大片泥地,架車啜住,回家後洗輪椅更是浩大工程。」
嘉敏直言:「同你行山的人,一定是真朋友!」。
回憶最瘋狂的一次行山之旅,是兩年前五月的某個深宵旅程,嘉敏說著忍不住大笑,「上飛鵝山!」飛鵝山本身不是無障礙路線,但她去飛鵝山看日出,卻是她埋藏心底的夢想。「最後這個trip plan咗兩年呀!」一般人截輛的士就可即興上飛鵝山,但嘉敏花了兩年時間實現0.5個日出夢。「最後我們叫了van,有幾個大隻佬朋友連人帶車把我抬起,很辛苦走了一些樓梯,然後我看到了傳說中的耶穌光!」耶穌光之後沒迎來愈升愈高的太陽,卻是大霧湧至,下起大雨,「於是大家又好辛苦的連人帶車抬我落去,在涼亭抹乾身子,等車離開。」
在飛鵝山實現0.5個日出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