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研究建議」意見書
24.07.2024

可持續大嶼辦事處(下簡稱「辦事處」)於今年五月開展「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研究建議」(下簡稱「研究」),以進一步提升南大嶼海岸一帶的生態康樂潛力,讓公眾共享當地資源。

Parks and Trails 對於辦事處進行公眾諮詢,積極收集市民和各持分者對南大嶼康樂及教育用途的意見感到鼓舞,但同時對於有關建議對當地自然生態的影響深感憂慮。我們相信南大嶼擁有獨特的野外風光和豐富的自然生態,因此任何有關當地的規劃和發展的決定都需要進行詳細及全面的評估,以確保我們的自然環境不受破壞。就此,我們提出以下意見和提議:

對研究建議的整體看法

我們認為研究建議有違大嶼山「北發展南保育」的總體原則,未能達到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願景。「北發展南保育」的原意是希望在發展與保育之間取得平衡,《可持續大嶼藍圖》亦提到如情況合適,南大嶼部分地區亦會用作「影響較低」的休閒和康樂用途。惟現今大嶼山北部已經高度發展,在這個背景下,南大嶼的自然和鄉郊保育更形重要。保育與康樂並不相悖,但我們認為南大嶼須以保育為主,康樂為次。我們不反對增建康樂設施,但應以不損害自然環境的完整性為前提。研究提議興建大量基礎建設,將極具休閒特質的南大嶼旅遊化,勢必吸引大量人潮。然而研究僅提及公共交通的連接及配套,未有考慮到該地的社會文化和心理承載力(例如當地居民對遊客數量和擠擁等方面的接受程度)。我們亦憂慮有關發展會超出當區的環境承載力,對生態帶來負面影響,部分項目縱有保育元素,亦難以彌補對生態環境的長遠損害。

對研究中個別建議的意見
1. 貝澳
研究建議的營舍需要基礎設施的配合,例如供水、排污、電力和交通運輸等,將令當地的自然環境面臨更大壓力。貝澳過去曾多次發生濕地違建和非法堆放廢料等事件,但當局並未嚴正執法和正視問題。有關建議可能鼓勵更多違例的私人營地發展,加劇濕地破壞,惟研究並未述及對水牛和濕地的相應保育措施。

研究亦提議在貝澳灣西面以樹頂走廊方式興建一條步道,將貝澳沙灘連接至山坡上的引水道。我們不贊成有關建議,一者規劃的路線欠缺吸引力;二者其興建、維護和營運所費不貲;三者現有的鳳凰徑第十一段已可由貝澳通往引水道,實無必要為此大興土木,破壞廣布樹木的綠化帶。

2. 長沙
我們樂見研究考慮了南大嶼一帶景點的可及性,並擬建無障礙通道方便有需要的訪客。這個構思符合我們對香港郊區發展的期許,令不同人士都可公平地使用郊區。然而長沙是本港最長的沙灘之一,擬議的沙灘行人步道將會破壞其獨有的天然地貌。我們建議在現有沙灘範圍外另闢通道,以免相關工程影響當地的海岸景觀。我們同時建議改善各地點的相關配套,包括增設低地台巴士服務、提供上落客站以及行人道之間的無障礙通道和接駁,並採用通用設計提供暢通易達的休憩空間和洗手間等設施,以便不同人士使用。

研究亦建議在長沙興建新碼頭作水上交通配套。然而大嶼山南面(包括長沙附近水域)是江豚的重要棲息地之一,碼頭的施工過程將會導致當地水質惡化,而在渡輪通航後,頻繁的船舶噪音將嚴重影響江豚的正常活動,並造成持續干擾。近年大嶼山北部的中華白海豚幾近絕跡,相信是由於當區水域的各項基建所致,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的規劃應以此為鑑,避免造成不可逆轉的生境破壞。

另一方面,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正就郊野公園設立樹頂歷奇設施進行可行性研究,而石壁水塘側的郊野公園土地正是潛在選址之一。故此,上長沙山林的歷奇設施的類型和市場定位將可能與之重疊,未能妥善運用資源之餘,最終更可能導致供過於求。

研究並未提供擬建的登山吊椅的具體走線和細節,但原則上我們認為應儘量避免破壞廣布林木的綠化帶。我們亦關注特色優質營舍對周邊自然環境的影響,其情況與貝澳相仿,敬請參閱第1點的意見。

3. 水口
水口灣是馬蹄蟹的重要繁殖地,辦事處的研究亦確認水口沙坪具高生態價值。研究建議在沙坪靠岸位置興建步道,但我們認為步道難以有效規範遊人的活動範圍,未能阻止他們直接踏進沙坪,有關建設反會嚴重影響當地的生態環境。我們建議調撥資源,配合擬設的水口教育中心,邀請具經驗的環境保護團體管理該區,進行馬蹄蟹保育工作和相關教育工作。我們同時建議藉機將水口灣劃作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進一步保護當地生境。

4. 石壁
根據咨詢網站的概念圖,辦事處有意在石壁水塘西岸建造一條塘畔步行徑。我們憂慮開發山徑的過程中會大量破壞原有植被和污染水塘食水。故此我們建議善用現有石壁水壩的行人道、草坪斜坡和石壁水塘道,以一環狀步行徑串連石壁水塘、水塘紀念碑和石刻等景點。

至於有關擴闊和優化現時水塘東引水道作多元休閒活動空間的建議,其地點亦可能與前述漁護署研究中的遊樂設施重疊,有關意見請參閱第2點。

總括而言,我們認為只有先妥善保護南大嶼的自然生態、縮減康樂設施的發展規模,同時兼顧社區需要和旅遊體驗,方能真正實現「生態康樂走廊」的願景。